得!以后谁也别想把手机带进会见区
律师们常说,南方的司法环境好。
其实好倒没好到哪去,前疫情时代,我在上海办过一桩电信诈骗案,竟然将案子分到单个人起诉,单个人受审的程度。你想当庭对质,不存在的,甚至就连同案犯的口供都不给你看。你找检察官要,检察官就说,其他人的案子不是他承办,他手里也没有。
虽然理论上讲,经过一番“斗争”,最终大概率也能拿到同案犯口供,但大多数案件都是些小老百姓,请的也都是些收费勉强够糊口的小律师,折腾上几个回合,还不够差旅费的,谁去费那劲儿?大多不了了之。
分案审理,是瓦解攻守同盟的最佳手段,是“分而化之”的终极形态。分案这招儿传到内地,只是近二年的事儿。可见在如何对付“无良律师”“胡搅蛮缠”上,南方要“遥遥领先”。
明明司法环境并不好,甚至在对付那些较真辩护的律师上更有经验手段,为什么律师们还普遍说好呢?
因为南方更善于在能律师和家属能够直观感知的地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点“小恩小惠”。
比如看守所会见,内地的看守所大多管理森严,拿河南举例,大多数看守所里任何电子产品都带不进去,甚至有些矫枉过正到几近应激的看守所,连背包都不让背进去。这当然也不正常,引起了许多律师的强烈反弹,时常有因律师需要带电脑会见而与看守所起争执乃至闹到网上的事儿发生。
南方则是另一个极端。
我首次到南方某地看守所会见时,看守所不验包不搜身不查手机,坐到会见室屋里,我还心中惴惴,犹豫半晌,不敢把电脑掏出来,最后硬是跑到前台问了一嘴,会见能不能用电脑,前台说行后,才敢拿出来用。
会见结束后,更令我吃惊的事出现了。
大多数看守所,房间内设置有内线呼叫系统,会见结束后,内线呼一下,民警过来把人提走,会见结束。而该看守所竟然没设置内线呼叫系统,墙上贴着大大一张会见指引,写了一个外线手机号码,让律师会见结束后用手机呼这个号码。
我心说,怪不得不管控手机,若是不让带手机,会见完还没法通知所方提人了。
但是,我心中随即暗暗生疑,难道这里的律师一个二个就这么自觉?真的不会有人借会见能带手机的便利,给家属行个小方便,偷摸违规打电话吗?
更有甚者,许多刑事案件中,第一时间着急的,除了家属外,还有同案犯。许多潜在同案犯,为了打通与在押人员信息渠道,情愿自掏腰包给已经落网的在押人员请律师,这个一眼可见的监管漏洞,难道真的不会被同案犯利用吗?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疫情期间,我一次到某市看守所会见,该看守所在距离监区较远的地方,搭建了两排板房,作为特殊时期下的视频会见室。我找到一间板房,将电脑插上网线,调试好系统,等待民警提人。旁边板房里,坐了两个外地来提审的民警。病毒传播不区分你是律师还是公安,不管是律师会见还是公检法提讯,都得线上打视频。
过了没一会儿,又进来一个长头发女人。女人穿着一双高跟鞋,踩在下面铺满线缆的悬空木地板上,咣当作响。女人进来后,并没有像早已适应了视频会见模式的律师们那样,早点找个房间落座,调试设备,而是不时在各个房间踱步,东张西望,显得很迷茫。不多会儿,她又掏出手机,开始拨打电话,语出惊人:“王律师,你到了没?我已经在看守所这边等着你了。”
我心想,这是哪个律师,胆子这么大,感情是瞅着视频会见区脱离了看守所视线范围,钻空子带家属直接会见来了。看守所提供的会见电脑,摄像头摄录范围很小,律师挡在前面,家属缩在侧方,并不会出现在影像画面上。
我还只是心里犯嘀咕,隔壁屋俩来提审的外地警察坐不住了。只听一个警察起身对女人略带严厉的说:“你是干啥的?是律师还是家属?谁叫你进来的?家属不让进来会见你知道不知道?赶紧出去!再不出去我们通知看守所了!”
女人出去后,俩民警还回来嘀咕了半天,自然少不了奚落“无良律师”:“现在的律师胆子也是真大,这是收了多少律师费,竟然违规带家属进来会见?!”
南方某地这个案子也是。
当事人老刘是我们本地人,他老婆在当地人生地不熟,干脆从本地请了我过去代理。南方当地有个律师,看老刘是个大老板,也想上去刮点油水。老刘老婆本来还有些犹豫,下不定决心,一来不知底细用着不放心,二来也觉得律师有一个就差不多了,花两份律师费没必要。
当地律师只用了一招,就拿下了老刘老婆。他在会见时,直接掏出手机,建了个网络热点,然后用电脑登录微信,给老刘老婆拨了个视频电话。他一边会见,一边挂着视频电话,末了还让老刘跟老婆隔空喊话了几句。
那次会见结束后,老刘老婆再没有半分犹豫,痛快利索的付了律师费,倒不指望他参与办案,就一个条件,多多去会见,打视频……
好在老刘老婆还比较通情达理,并没有跑来质问我,为什么同为律师,别人都能打电话通视频,我却老实的像个新兵蛋子,更没有强逼我像他一样勇敢,突破执业纪律乃至法律红线为她和老刘连线搭桥……
如果大家都守规矩,那自然是监管越宽松越人性化越好。
但问题是,总有那么一小撮儿不太守规矩的人,钻空子攫取超额利益。
他们破坏规则,若只是自己多获点利,倒也罢了,问题是还会引发恶性军备竞赛式的道德崩塌。老刘老婆不强逼我也在会见时打电话通视频,一是有其他社交羁绊,信任程度比较高;二更重要的是,距离太远,我去一趟,光差旅费就要上千,不太划算,索性不如把这钱给当地律师。
但对当地律师来讲,便是另一番光景了。
扪心自问一下,有几个家属内心真在意你律师违规不违规的?换作你是家属,同样花一份律师费,你是愿意请一个这也不准那也违规的律师,还是愿意请一个二话不说就为你打开摄像头的律师?
这是另一个版本的工贼引发恶性军备竞赛,最终导致全行业崩溃的例子。明明五点就可以下班,偏偏有人为了挣表现,自愿搞到六点七点。直到单休、大小周、奋斗者计划……直到最变态的,表演式加班,哪怕无事可做,也要耗在办公室……
你其实没有选择,只有跟进。
于是,越来越多的律师加入了这条危险的擦边赛道,在会见时偷偷拨通电话,让在押人员与外界联系。更有个别胆儿肥的律师,甚至将这当成了招揽业务的一大特色卖点,公然在小红书宣扬。
物极必反。
越来越多的违规行为不仅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也引起越来越多普通律师的不满。真一个案子收了几百上千万律师费,冒点险也就罢了。问题是绝大多数律师都是正常收费,为什么明明收的是白面儿钱,却非得被大环境逼着去干白粉儿的活呢?
终于,一纸会见新规,彻底“拨乱反正”,明确重申强调会见纪律,并限制了除笔记本电脑外绝大多数电子产品进入监管区域。尤其像智能手表这种新事物,过去在立法层面是个空白,这次也予以明确界定,不准携带。
这次再去当地看守所会见,终于欣慰的看到,再也带不进去手机了。办事大厅放了一排手机存放柜,管控甚严,律师要凭手机存放凭条到前台领取会见卡,基本杜绝了手机违规进入会见场所的问题。
其他以“司法环境好”而著称的南方城市,情况也大抵如此。
80后刑事律师的办案手记,专注无罪辩护,反抗者的灵魂从未远去。联系方式:liuchen8916@foxmail.com
继续阅读《得!以后谁也别想把手机带进会见区》的全文内容...
分类: 刑辩实务 | Tags: 律师会见,违规通信,监管新规,看守所会见, | 添加评论(4)
最新评论:
- 2025-05-02 06:52:40 AM,姓名配对 : 打官司是一件很糟心的事
- 2025-04-29 22:06:22 PM,白熊阿丸 : 长见识了,感觉很多监管是因为这样的违规操作才被逼出台的。
- 2025-04-26 17:15:03 PM,李白拿酒来 : 工贼比资本家更可恶
- 2025-04-25 13:05:46 PM,obaby : 所有的行业都有这种不择手段的人,最终导致的就是整个行业行情变得越来越差。 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不划算,属实不划算。
相关文章:
- 年底撞庭怎么办?附延期开庭申请书 (2023-12-22)
- 法律不应过分苛责守法公民,过度保护老赖,代为取回基于合法债务衍生的逾期车辆,不构成任何犯罪 (2024-01-14)
- 高科技“考成”下的刑事辩护 (2024-08-06)
- 关于请求检察院尽快依法向辩护人提供卷宗材料,保障辩护人阅卷权的反映信 (2025-02-07)
- 被告人出庭指南 (2023-07-05)